996驿站 - 分享生活点滴!

996驿站

当前位置: 主页 > 收藏资料 > 题库 >

0118《中国文化概论》多选题复习题

时间:2021-12-22 10:48来源:未知 作者:执歌 点击:
多选题复习题 1. 文化与文明是一对既有联系,又有区别概念。下面说法正确的选项有( ) A. 文明是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产物,是文化的高级阶段。 B. 文明与文化含义相近,前
多选题复习题
1. 文化与文明是一对既有联系,又有区别概念。下面说法正确的选项有(  )
A. 文明是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产物,是文化的高级阶段。
B. 文明与文化含义相近,前者偏重于内,而文化偏重于外。
C. 文明是一定文化精神的物化形态。
D. 人类文明现象尽管可以相近,但文化精神各不相同。
答案:A C D
 
2. 关于文化的层次和结构,现代文化学界采用的四层次说包含(  )
A. 物质文化
B. 制度文化
C. 精神文化
 D. 道德文化
 E. 行为文化
答案:A BC E
 
3.文化的特征包括(  )
    A. 同一性
B. 时代性
C. 民族性
D. 地域性
E. 国别性
答案:A BC D
 
4. 在文化的创造、发展中,主体是人,客体是自然,而文化便是人与自然、主体与客体的对立统一物。这里的“自然”指的是(  )
A. 社会形态
B. 社会制度
C. 外在自然界
D. 人类的本能
E. 人的身体
答案: C D E
 
5. 文化传统则指文化史上积淀下来,对现在和今后仍有重大影响的内在根本因素,包括(  )
A. 思想道德
B. 价值观
C. 思维方式
D. 风俗
E. 艺术
答案:A BC D E
 
6.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,保留在中华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,包括(  )
A. 思想观念
B. 思维方法
C. 价值取向
D. 风俗习惯
E. 宗教信仰
答案:A BC D E
 
7.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巨大,中国的地理环境特点有(  )
A. 外部封闭
B. 内部复杂
C. 东西有别
D. 南北有异
E. 海陆不均
答案:AB C D
 
8. 古代的中国也长期以来一直缺乏对外开放、向外进取的动力。原因有(  )
A. 相对优越的地理环境,中华先民的勤劳智慧,产生了的自我陶醉、自我封闭观念。
B. 一面临海、三面环山的环境,使中国成为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,相对隔绝的状态。
 C. 中国地理环境腹里纵深、天地开阔,地形气候条件繁复,促进文化的多样性发展。
 D. 农业民族对农业的重视和对土地的依赖,发展为重农轻商和安土重迁的观念。  
答案:A B
 
9. 中国古代文化的农业型物态特征,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:(  )
A. 重农尚农、重农抑商一直成为治国的长策。
B. 土地的多寡成为衡量人地位、财富的标志。
C. 重实际、黜玄想的务实精神
D. 安天乐土的生活情趣
E. 包含着循环与恒久意识的变异观念。
答案:A BC DE
 
10. 古中国保持着稳定持续的农耕自然经济,以下说法正确的是(  )
A. 以农耕经济为主的经济结构。
B. 农耕经济与游牧经济相交融
C. 农耕与游牧的互通,互补,促进了农耕人与游牧人的相互交流。
D. 手工业生产不是以谋生为目的的经济活动,而是为了扩大资本积累和财富。
答案: ABC
 
11. 社会政治结构的宗法特征,导致中国传统文化伦理范式的形成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(  )
A. “人道亲亲”(亲爱自己的亲属)的人伦关系
B. 家族本位
C. 治国齐家的政治学说
D. 宗法制和“家天下”形成了家、国同构的政治模式
E. 专制主义的充分发展,导致中国传统文化形成政治型范式。
答案:A B D E
 
12. 血缘宗法制度,就是以血缘关系的远近亲疏来区分高低贵贱的法规准则。这种社会组织形式在古代有三种类型,包括(  )
A. 嫡长子继承制
B.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门阀制度
C. 宋代以后的家族或宗族制
D. 君主专制的官僚政治体制
答案:A BC
 
13. 殷周文化的物化形态表现为(  )
A. 青铜器
B. 甲骨文
C. 金文
D. 占卜术
答案:AB C
 
14. 西周时期,周人在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超越殷人的地方,主要有(  )
A. 神本文化
B. 礼乐制度
C. 敬德保民思想
D. 宗法制度
答案: BCD
 
15. 关于百家争鸣的文化意义,说法正确的有(  )
A. 百家争鸣是春秋初期至末期,新兴地主阶级的变革活动在思想理论上强烈反映。
B. 围绕社会制度变革中存在的问题,诸子百家从共同的利益出发,展开了自由论争。
C. 儒、道、墨、法等诸家的思想观点互相对立,进行了激烈的辩难。
D. 各家学说相互影响,汲取营养,促进了我国古代学术文化的发展和繁荣。
答案:BC D
 
16. 以董仲舒为代表的汉儒对儒学的“贡献”, 突出表现在(  )
A. 建立了新的天人合一的目的论的庞大哲学思想体系
B. 董仲舒的目的论哲学思想,继承了先秦儒学的人文主义,又给它以目的论的论证。
C. 提出了名号理论,认为“名号异声而同本,皆名号以达天意也。”
D. 将老子思想与儒家、法家、阴阳诸家思想杂糅在一起,形成一种新的思想流派。
答案:ABC
 
17. 关于今古文经学之争的相关说法,正确的是(  )
A. 经今文学派认为孔子是政治家、教育家,尊其为有帝王之德无帝王之位的“素王”
 B. 经古文学派则把孔子看成是史学家,尊孔子为先师
 C. 经学作为文化现象,保存了一些有价值的史料和文字的训诂考证材料
 D. 经学,本质上是为论证统治政权的合理性服务的
 E. 汉代经学是文化专制的产物,也是文化专制的体现。
答案:A BC D E
 
18. 魏晋玄学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,表现在(  )
A.上承道家思想,克服了汉代经学注经繁琐的弊病,开创了一代清新学风。
B. 在方法上,转变为重视理性思辨的抽象方法,提高了中国古代哲学的思维水平
C. 在探讨世界本体的过程中,富有思辨性。
D. 建立了新的天人合一的目的论的庞大哲学思想体系。 
答案:A BC
 
19.关于甲骨文的价值,以下说法正确的是(         )
A.结构多样,为后来汉字的形成打下了基础
B.语法结构的规律对后来的汉语语法也有深远的影响
C.多为长篇,百字至几百字的铭文数量相当多,使用的单字,形声字的比例增加
D.内容涉及当时的一些历史情况,是现在所见最早的历史记载
答案:A BD
 
20.殷商时期,尊神重巫信天帝,神权至上,体现出强烈的神本文化的特色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(         )
A. 崇拜天神,但更注重人事,开始注重人间社会道德力量的作用
B.信神而占卜
C.崇拜“帝”或“上帝”
D.殷人还信鬼
答案: BCD
 
21.《周易》一书起源于殷周之际,是周朝贵族向神灵卜问吉凶的经文汇集成的书,内容包括(         )等几个部分。
A.《经》
B.《卦》
C.《传》
D.《占卜》
答案: AC
 
22.《易传》大体是战国后期到秦汉之际一些儒家学者解释和阐发《易经》的作品汇集。关于《易传》的说法,正确的是(         )
A.第一次提出了“一阴一阳谓之道”的原则
B.丰富和发展了阴阳学说,但在理论上始终没有突破循环论的局限
C.强调差别、对立在错综复杂的变化中的作用
D.强调综合统一在事物形成中的作用
答案: ABCD
 
23.孔门弟子对孔子学说的理解也各有不同,说法正确的是(         )
A.荀子强调天人之分,提出“制天命而用之”的观点。
B.在人性问题上,荀子主张性恶论,强调对人的天性进行教化改造的重要性。
C.孟子继承了孔子关于仁的思想和德政主张,把它发展成为“仁政”学说
D.孟子剔除了天的人格神成分,赋予天以道德属性
答案: ABCD
 
24.对庄子思想的描述,正确的说法是(         )
A.主张社会要顺应人的自然本性,主张儒家倡导的仁义道德。
B.齐物我、齐生死、齐是非
C.超世、顺世、游世,追求绝对的精神自由
D.认为人凌驾于万物之上,坚持绝对的“是非”观念
答案:BC
 
25.关于墨家兼爱与儒家仁爱的异同,说法正确的是(         )
A.双方都主张在处理人际关系上,要以仁爱之心对人,他们阐扬的都是爱的哲学。
B.儒家的“别爱”是不分等级、不别亲疏地爱天下人
C.墨子讲“兼爱”,是 “亲亲有术,尊贤有等”的有差等、有区别的爱。
D.墨子主张以“兼”易“别”,正是希望打破宗法等级观念的框限。
答案:AD
 
26.以下关于“黄老之学”的说法正确的是(        )
A.借“黄帝”之名,将老子思想与儒家、法家、阴阳诸家思想杂糅在一起形成新的思想流派。
B.汉代崇尚“黄老之学”的代表人物有盖公、曹参、陆贾和司马谈父子等。
C.“黄老之学”的主旨是“清静无为”,以求生产发展,安定民生,缓和阶级矛盾。
D.汉初统治者选用了黄老思想作为其统治思想
答案:ABCD
 
27.汉代的经学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,以下说法正确的是(       )
A.儒家经学弥漫于朝野上下,渗透到了政治、思想、学术、文化等各个领域。
B.从汉代开始,学校教育、科举考试几乎都以经学为基本内容和重要标准,经学成为封建统治者维护其统治的精神支柱。
C.从学术文化方面看,经学与中国的史学、哲学、语言文字学、文献学、考据学都有密切的关系。
D.经学对封建专制制度的巩固和延续,起了巨大作用;也积极促进了新思想的萌芽,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。
答案:ABC
 
   28.魏晋时期的玄学家们特别推崇的三部典籍合称为“三玄”,分别是(       )
A.《论语》
B.《老子》
C.《庄子》
D.《周易》
   答案:BCD
 
    29.关于玄学的发展过程,以下说法正确的是(      )
A.第一阶段是魏正始年间何晏与王弼开创的“贵无论”
B.贵无派代表了玄学思潮的正题
C.第二阶段是以魏晋交替时期郭象、向秀阮籍、嵇康为代表的“自然论”
D.第三阶段是阮籍、嵇康等,提出的“独化论”等主张
   答案:AB
 
30.唐代是实行文化开放政策的朝代,这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是少有的。表现在(      )
A.在文艺创作中,唐太宗以及魏征等人鼓励多样化,对各个文艺流派的优点都予以充分肯定,并不厚此薄彼。
B.在宗教信仰和学术讨论上,唐太宗采取了相当宽松的政策,儒释道三教并行不悖。
C.在对待外来文化的问题上,唐代统治者鼓励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,并不闭关自守,妄自尊大
D.由于唐代文化的兼容精神,中国文化发展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气象。
答案:ABCD
 
31.关于宋代理学探讨的主要问题,以下说法正确的是(       )
A.在本体论上,理学继承了佛学、玄学以“空”“无”为世界本体的观点
B.在心性论上,把世界本原问题与心性问题统一起来,把世界观和人性论统一起来
C.在伦理观上,理学家探讨的核心问题是“义”与“利”“理”和“欲”的关系。
D.在认识论上,宋代理学家普遍讨论了“格物致知”的问题。
答案:BCD
 
32.明代的商业精神与世俗文化,以下说法正确的是(      )
A.明代中后期士人、文人与商人等市民的关系越来越密切
B.人们不再掩饰对物质欲望的追求和美色的欣赏。
C.审美趣味也趋向世俗化,时兴着一种“世俗之趣”。
D.明代小说中所描写的“世俗之趣”,更多地表现出对封建礼教的淡化和突破。
答案:ABCD
 
    33.明清实学的基本特征是“崇实黜虚”,鄙弃宋明理学的空谈心性、以己意解经,而在一切社会领域和文化领域中崇尚务实精神,它具体地表现(       )
A.批判精神,都把批判矛头指向封建制度及其传统文化,构成强大的社会批判思潮
B.经世致用思想,落实到治国济世上,即表现为锐意改革社会的经世思想
C.科学精神,落实到探索自然上,即表现为新兴的自然科学
D.启蒙意识,在思想文化领域,出现反映市民阶层利益和愿望的启蒙意识。
答案:ABCD
 
   34.明清实学的内容,可以分为哪几大类(         )
A.实体实学
B.经世实学
C.科学实学
D.考据实学
E.启蒙实学
   答案:ABCDE
 
    35.把下面两段文字译成现代汉语,分析其中渗透的哲学思想:
    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,斯恶已;皆知善之为善,斯不善已,故有无相生,难易相成,长短相形,高下相倾,音声相和,前后相随。(《老子》第二章)
      卅辐同一毂,当其无,有车之用。埏埴以为器,当其无,有埴器之用。凿户牖以为室,当其无,有室之用。(《老子》第十一章)。
  以上材料中渗透着怎的哲学思想?
      A. 矛盾的普遍性
      B. 矛盾双方是对立统一关系,相互联系、相互依存。
  C. 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
  D. 矛盾双方无不向其相反的方面转化。
  答案:ABD
 
36. 张岱年《中国文化概论》(1994)指出,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主体内容是:(  )
A. 天人合一
B. 以人为本
C. 刚健有为
D. 贵和尚中
答案:A BC D
 
37. 冯天瑜《中华文化史》(1990)认为中华农业文明的特征表现为:(  )
A. 务实精神
B. 循环论、恒久意识、变异观。
C. 中庸之道与自然节奏。
D. 天地万物与吾一体的精神
E. 集权主义与民本主义相反相生。
答案:A BC E
 
38.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“人本主义”可以说是一种“道德的人本主义”,或者称之为“伦理关系中的人本主义”。表现在:(  )
A. 人和神的关系上,重人伦,远鬼神。
B. 人和“道”的关系上,人是实行“道”的主体。
C. 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,是以人的血缘关系为中心
D.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,在心理上和心理上屈服于神性的自然
答案:A BC
 
39. 和合思想在社会关系中的体现(  )
A. 礼之用,和为贵
B. 妻子好合,如鼓瑟琴
C. 父母共为一家之长
D. 君仁臣敬
E. 儒道互补,儒法结合,儒佛相融,佛道相通
答案: ABC D
 
40. 中华民族精神厚德载物,在古代和现代,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(  )
A. 在哲学思想方面,儒佛道三教合一,对外来宗教容忍吸收    
B. 在民族价值观方面,素以礼仪道德平等待人,承认、吸收任何民族的优秀文化
C. 在治国之道方面,善于听取不同意见。
D. 以宏阔的民族气度兼容并蓄中西文化中的优秀成份
答案:A BC D
 
41. 关于刘禹锡的“天人交相胜,还相用”的理论观点,下面说法正确的是(  )
A. “天之能”与“人之能”不同,各有所长,不能相互取代
B. “天之道”与“人之道”不同
C. 天人能够相互作用
D. 尽人为而制天道,人定胜天
答案:A BC
 
42. 春秋战国时期,对于事物有对和变化的思想,出现了一批带总结性的著作,把中国哲学中的变易之学推向一个新的高度。这些著作包括(  )
A. 《孙子兵法》
B. 《论语》
C. 《老子》
D. 《墨子》
E. 《易传》
答案:A BCD E
 
43. 融会与贯通,这是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一个鲜明特征。表现在(  )
A. 学派之间的融会贯通
B. 吸收其他学科
C. 吸收外来文化
D. 吸收前人知识
答案:A BC
 
44. 关于天人的关系,荀子认为(  )
A. 夸大天的作用而思慕它,不如把天当作一物而控制它
B. 顺从天的意志而歌颂它,不如掌握天的运行法则而利用它
C. 坐等天赐良机,不如主动利用季节变化为生产服务
D. 消极依靠物类的自身蕃殖,不如发挥人的智慧来促成它
E. 想象驾驭万物,不如深入了解万物的性质而治理它
答案: ABCDE
 
45. 老子比较系统地揭示出事物对立面的相互依存关系,关于老子的“有对”思想,说法正确是(  )
A. 提出对立的范畴,一方不存在,对方也就不存在
B. 对立面相互依存、相互作用的情形,事物得以转化和发展。
C. 具体指出了对立面相互转化的条件
D.弱点在于把转化看做无条件的,因而人们对事物发展的前景无法预测
答案:A B D
 
    46.中国近代许多著名人物,满怀兴趣地了解西方宗教、历史、政制、思想和学术,以便将其某一方面具体地运用于中国的现实环境,如(    )
A. 魏源
B. 洪秀全
C. 洪仁歼
D. 章太炎
答案:A B CD
 
47. 从司马炎所说的六家来看,古代学派的命名大致有三种(  )
A. 产生的地域命名
B. 以思想命名
C. 以创始人命名
D. 儒家的命名
答案: BCD
 
48. 儒家学派的诞生的标志是(  )
A. 知识层次上的变化,不再以懂得礼仪规定为能事,还进一步探究礼的底蕴。
B. 人生观的变化,把追求个人道德的完善和治国安民之道作为人生的目标
C. 以稷下学宫形成为标志
D. 提倡知行兼顾“言顾行、行顾言”
答案:A B
 
49. 早期儒家的经典为《五经》,包括(  )
A. 《诗经
B. 《尚书
C. 《礼记》
D. 《周礼
E. 《春秋
答案:A BC E
 
50. 关于儒家的思想特质表现,以下说法正确的是(  )
A. 关心或重视人间即生人的生活,而不追求或向往死后或来世的幸福。
B. 倡导伦理教化和道德修养,以此来调整人际关系,并以圣人为人格的最高标准。
C. 肯定人生,面向自然,从而治理人生和控制自然。
D. 儒学各派都把社会看成是集合体。
E. 儒学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,既尊理智,又重经验。
答案: ABCDE
 
51. 孔子对中国文化的贡献,包括(    )
A. 提出民本思想
B. 整理文献,传之后世。
C. 教书育人,培养人才
D. 编纂《春秋》,褒贬是非
答案: BC D
 
    52.关于“仁”的内涵,以下说法正确是(    )
A. 从血缘关系上看,孝是仁的根本源
B. 从人我关系看,宽容忠恕是为人之道
C. 从个体修养看,具体品行表现:恭、信、宽、敏、惠;刚、毅、木、讷。
D. 仁是一种内在的、纯真美好的、真挚的情感,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。
答案:A B CD
 
53. 作为一种物象,凤凰的象征意义有(  )
A. 凤凰是吉祥的象征,它的出现表示天下太平,或作盛世的象征。
B. 品格俊杰、志向高远的象征。
C. 爱情的象征
D. 祈望避免危害和获得农业丰收的愿望
答案:A B
 
54. 关于龙信仰与政治文化,以下说法正确的是(  )
A. 在《易传》中,多次出现以龙作比喻的卦象,指的是君子或贤人。
B. 先秦时期,龙蛇与君主联系在一起。
C. 汉代以后,龙成为皇帝、皇权的象征。
D. 龙和政权联系在一起,作为国家或王朝的标志。
E. 象征中华民族腾飞、奋发精神。
答案:A BCD E
 
55. 古代巴蜀是蚕桑的发源地,与蚕桑文化相伴生的主要有两种自然崇拜,有(  )
A. 蚕崇拜
B. 桑崇拜
C. 丝崇拜
D. 茶崇拜
答案: AB
 
56. 关于先秦文学中的草木意向,下面说法正确时的是(  )
A. 《周南·樛木》,以葛藟缠绕高树象征幸福伴随君子。
B. 《鄘风·墙有茨》以墓前的酸枣树比喻国中的坏人,斧劈棘树表示对坏人的仇恨。
C. 《召南·甘棠》,由树及人,甘棠成为珍视保护的对象。
D. 《陈风·墓门》用墙有蒺藜无法除掉,暗示家丑不可外扬。
答案: AC
 
57. 巴蜀文化影响很深的作品中,草木意象一般都是作为正面意象出现,如(  )
A. 《周南》、  
B. 《召南》
C. 《魏风》、
D. 《唐风》
    答案:A B CD
    58.体化倾向,在先秦文学中的表现,说法正确的是(    )
A. 《诗经》时代,植物图腾,主要体现为对原始生命力和自然生殖力的崇拜讴歌
B. 楚文学把草木和人的寿命相联系,寄托长生不死的幻想,表现对死亡的反抗。
C. 用草木象征人格,是《楚辞》经常采用的手法。
D. 《楚辞》、《庄子》是把草木意象它和人格理想、人的生命(寿命)联系在一起。
答案:AB CD
 
59. 关于道教的来源,下面说法正确的是(  )
A. 古代民间巫术
B. 原始宗教、神仙传说和成仙方术
C. 荆、楚文化的道家哲学
D. 汉代阴阳五行化的儒家经学
E  道教与佛教也有渗透
答案:A BCDE
 
60. 道教的宗教特点,以下说法正确的是(  )
A. 道教的基本信仰是“道”
B. 天道循环,善恶承负,引过报应。
C. 道教不同的派别有不同的修炼方法。
D. 道教宫观内部有自己的组织和管理体制。
答案:A BCD
 
61. 关于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区别,说法正确的是(  )
A. 大乘佛教比起小乘佛教来,更具有宗教色彩
B. 在佛教的唯心主义世界观方面,大乘佛教比小乘佛教更彻底。
C. 在宗教实践上,小乘佛教比大乘佛教更具有诱惑力。
D. 修行方式上,大乘佛教比小乘佛教更具有世俗的性质,较易推广。
答案:A BD
 
62. 关于魏晋时期佛教的成长特点,说法正确的是(  )
A. 寺院林立,寺院经济逐步形成。
B. 佛经翻译越来越系统。
C. 出现了用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来说明佛教教义的格义佛教
D. 佛教与玄学合流,形成“六家七宗”
E. 大量开凿石窟。这是佛教兴盛的标志。
答案: BCD
 
63. 关于禅宗的基本观点,说法正确的是(  )
A. 识心见性,自成佛道
B. 顿悟成佛
C. 无念为宗
D. 证实相
E.  自由
答案:A BC DE
 
    64.关于禅对诗的渗透,说法正确的是(    )
A. 以禅入诗,把禅意引入诗中。
B. 以禅参诗,参禅的态度和方法去阅读欣赏诗歌作品。
C. 以禅衡诗,用禅家所谓大小乘、南北宗、正邪道的说法来品评诗歌的高低
  D. 以禅论诗,是用禅家的妙谛来论述诗歌的奥妙。
答案:A BCD
 
65.阅读以下材料:
    神秀和慧能各有一首偈语:“身是菩提树,心如明镜台,时时勤拂拭,莫使有尘埃。”“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,佛性常清净,何处有尘埃?”通过这两首偈语,说明二者在宗教观念和修行方式上的差异。
A. 神秀的偈语体现的是苦修、渐修。
B. 神秀完整地浓缩了印度佛教“戒—定—慧”三阶段方式,表明了佛教对于世界的理解与解脱方式的理解。
C. 慧能的偈语体现的是中国化佛教—禅宗的思想。
D. 慧能认为人的本心便是一切,它是天生清净的,只要直指本心,便能顿悟成佛。
答案:A BCD
 
     66.分析《琴诗》表达的佛禅思想观念。
《琴诗》:若言琴上有琴声,放在匣中何不鸣?若言声在指头上,何不于君指上听?
 A. 此诗是诗仙李白所作的一首“禅言诗”
 B. 表层内容是:美妙的琴声不是出于琴弦,也不是出于手指,而是出自人心。
 C. 诗的深层内容:借儿童式的发问蕴含禅思:“识心见性”。
 D. 正所谓一切修行的目的与路途只是认识本心,认识自性。
     答案: BCD
 
67. 在中国政治文化中,王权主义始终处于核心地位。王权主义的主题是宣扬君权至上,围绕这个主题,传统中国政治文化主要形成哪些观念?(  )
A. “王权”是天的意志
B. 君主是国家治乱兴亡的决定因素
C. 君主拥有统属社会一切的巨大权利
D. 君主是认识的最高权威和终极裁决者
答案:A BCD
 
68.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政治特征“重民”与“尊君”的关系,说法正确的是(  )
A. 互相依赖的关系
B. 二者是对立关系
C. 互为控制的关系
D. 相辅相成,相互补充,构成所谓“明君论”  
答案: BD
 
69. 平均主义是主张地位平等和财富平均分配的社会政治理想,它的形成来源(  )
A. 古代思想家的社会政治理想
B. 中国古代宗教思想中的“平等”、“平均”观念
C. 统治者的宣传渲染
D. 小生产者由于社会贵贱贫富不均而凝成的生活向往
答案:A BD
 
70. 关于私学的地位和作用,以下说法正确的是(  )
A. 私学承担了启蒙教育的任务,弥补了官学的不足
B. 私学对中国古代教育的普及作出了贡献
C. 私学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传播作出了贡献
D. 培养了一大批有学识的贵族子弟
答案: ABC
 
71. 宋代闻名的四大书院有(  )
A. 白鹿洞书院
B. 太极书院
C. 应天府书院
D. 岳麓书院
E. 嵩阳书院 
答案:ACDE
 
    72.古代的书院在几百年的教育实践中,形成了一些优良的学风,在中国教育史上产生了深刻的影响。优良的学风包括(    )
A. 刻苦学习、深入钻研的学风
B. 注重创发、提倡求真的学风
C. 师友讲习、自由讨论的学风
D. 修身养性、重在做人的学风
E. 尊师爱生的学风
答案:A BCDE
 
73. 传统文化在近代的变革体现,下面说法正确的是(  )
A. 传统价值观念的变革,中国传统文化变得讲究实际
B. 惟我独尊的自我文化中心主义被打破,国家民族平等观念开始影响中国人
C. 看到了科学的力量,科学的观念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的组成部分
D. 工商业的重要性被人们门重视,重农抑商的传统观念发生转变
E. 新学兴,传统的考据之学渐衰
答案:A BCDE
 
74. 20世纪前30年,出现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又一度“百家争鸣”盛况。归纳起来,大致有三大路向,包括(     )
A. 文化保守主义
B. 全盘西化
C. 文化激进主义
D. 新儒学
答案:A BC
 
75. 20世纪前30年代科学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有(  )
A. 李大钊
B. 陈独秀
C. 孙中山
D. 瞿秋白
   答案:A BD
 
76. 关于20世纪80年代“文化热”,以下说法正确的是(  )
A. 文化理论和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普遍关注,学术研究升温
B. 有关文化的学术活动蜂出并作,也有一大批成果问世
C. 文化热是从中国文化史的研究讨论开始的
D. “文化”语词被全社会泛化使用
答案: ABCD
 
77. 20世纪80年代“文化热”的思想背景有(  )
A. 50年代以来,中国大陆此领域的研究几近中断,意识形态化的学术空气亟待拨正
B. 国门重开后新的理论学说和研究方法涌人,为反思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新视域
C. 社会相对稳定,经济逐步繁荣
D. 二三十年代的文化论战开拓了有关中国文化的基本论域,三四十年代诸多具体的文化研究已取得相当可观的实绩,为之准备了基础
答案:A B D
 
    78.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,陆续出版了一些有影响的文化史著作,如(    )
A. 冯天瑜主编的《中华文化史》
B. 阴法鲁主编的《中国文化史》
C. 陈充经的《中国文化的出路》
D. 胡适的《今日中国之文化冲突》
    答案:A B
 
 
 
(责任编辑:执歌)
织梦二维码生成器
顶一下
(0)
0%
踩一下
(0)
0%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发表评论
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,严禁发布色情、暴力、反动的言论。
评价:
表情:
用户名: 验证码:点击我更换图片